天津自学考试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二)
第二节信用的基本形式
识记: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产品买卖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产品的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主要的做法。最典型的做法是:产品赊销。
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一直是国内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信用: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信用关系。分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政府债券发行方法。
消费信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买家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有于生活消费。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类型型:
一是由企业以分期付款方法向买家提供的;
二是由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买家个人提供的消费信贷。
民间信用:即个人信用。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
领会:
商业信用形式的特征、用途和局限性?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产品买卖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产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这种信用行为直接发生在产品购销双方之间,信用金额、用方向、还款期限及相应的利息补偿由双方直接协商确定,具备便捷、简单、迅速的特征。
商业信用是在企业购销活动中自发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对于生产企业来讲,有了销售收人,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但,在现实日常,产品买卖各方直接的产品交易和现金流量,常常是不同步的。购货方常常没足够的现金。这个时候,商品销售企业假如可以允许购货方延期付款,将商品赊销给购货方,双方的买卖就能顺利进行。因此,商业信用对于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具备关键的用途。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是具备盲目件;二是容易掩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国家对企业营运管理的监督。除此之外,商业信用在贷款方向、贷款规模、还款的信用保证等方面都具备局限性。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国内筹资结构中的要紧地位?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一直是国内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征:银行信用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与产品的买卖没直接联系,突破了商业信用在贷款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银行信用时,不是以自有资本为主,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广泛筹筹资金,其次,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社会各界提供贷款,银行信用的规模远远超越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具备积沙成塔、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等特征,可以大大提升社会资金的借助效率。
银行信用一直是国内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格局,但银行信用在全社会信用总额中仍占绝对优势,这种情况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产品买卖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产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这种信用行为直接发生在购销双方之间,信用金额、用方向、还款期限及相应的利息补偿由双方直接协商确定。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和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银行信用与产品的买卖没直接联系,也不受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
因为商业信用具备贷款方向、贷款规模、信用保证等方面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点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进步。在信用关系的进步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商业信用方面看,假如没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予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顾虑,由于卖方需要要考虑在没销货收人的状况下,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资金能否从其他途径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票据贴现,授信方就解除去后顾之优。
从银行信用方面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信用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益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
国家信用的特征及其积极推动作用?
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外债主要包含国家财政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和借款。
国家信用在经济日常起着积极有哪些用途:是解决财政赤字的较好渠道。解决财政赤字的渠道有三种:增税、从银行透支、举债。增税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抑制投资和消费;从银行透支容易致使通货膨胀,根据国内银行法的规定,禁止财政从银行透支。举债是一种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是解决财政赤字的较好办法。可以筹集很多资金,改变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的要紧方法。政府可以主动借助国家信用,在总量上调节总需要,还可以通过有选择的支出安排和打折政策等调节社会总商品需要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