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答卷
36.【题干】简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人物形象。
【答案】突出了庄公有计谋、心机深的性格特点。
庄公对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与图谋了如指掌,但他采取了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方案,一则借以沽名钓誉,二则为了麻痹他们、争取人心。
最后,他还考虑到违背孝道对他不利,于是演出了“隧而相见”、母子和好如初的闹剧。
【考试知识点】先秦部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7.【题干】试剖析班固《苏武传》的对比手法。
【答案】与张胜对比,衬托苏武的深明大义、富于骨气,及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
与卫律对比,以卫律的卖国求荣突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与李陵对比,李陵计较个人恩怨,苏武则专心致志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李陵自己前后 的言行也构成对比。
以对比衬托出苏武对国家高度负责、崇高的民族气节、专心致志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的高风亮节
【考试知识点】秦汉部分|班固|《苏武传》
38.【题干】简述王粲《登楼赋》的艺术特点。
【答案】真切动人的直接抒情。开篇即以一“忧”字奠定全篇情感基调,登楼为了销忧,而登楼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只不可以销忧,反而增忧,忧伤之情贯穿全篇。
运用典故。用匏瓜徒悬、井渫莫食两个典故,适合地表达了不能任用的担忧。除此之外,措辞洗练,音节和谐,也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特点。
措辞洗练,音节和谐,也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特点。。
【考试知识点】魏晋南北朝部分|王粲|《登楼赋》
39.【题干】简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作者描绘山水手法的奇特之处。
【答案】一是以动写静,如写石“负土而出”、“嵌然相累而下”、“冲然角列而上”,形象生动,将静的物描绘出动态,且“色色写得生活,尤为难得”。
二是化景为趣,作者把我们的感情领注于自然界中的每一物,然后他又能从中发现妙趣和奇趣。如写浮云、溪流和鸟兽则为“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他枕席而卧,赏析大自然则写“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种感应原是非常难表达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不只写活了,而且妙不可言。
【考试知识点】唐五代部分|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40.【题干】简述杜甫《又呈吴郎》的艺术特征。
【答案】手法上:以小见大、由近及远 。从一件围篱防窃的生活琐事,一位老妇人扑枣充饥的个人苦况,想到广大百姓水深炎热的生活;从对寡妇遭遇的同情,扩展为对时局艰难的忧虑;从寡妇的哭诉,挖掘出导致悲剧的社会根源,这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思想高度,扩大了情感容量。
劝告方法上:措辞委婉、入情入理的。“宁有此”有哀怜老妇之意,“转须亲”则是对吴郎的暗示。
语言上:活泼,具备形式美、音乐美善用虚字作为转接。如“不为”“只缘”“正思”与“即”“便”“虽”“却”等,灵活流转,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考试知识点】唐五代部分|杜甫|《又呈吴郎》
4、论述题
41.【题干】简析《蒹葭》的主题及艺术特征。
【答案】作为爱情诗的解析: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能,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
本诗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全诗三章,使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成效。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萎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一直在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涣”,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让”,好像愈来愈明确,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开头以秋气的清冷和萧瑟,打造了凄婉悲凉的环境。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脉脉深情,有渲染纵横阻隔,意中人可望不可即。诗中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至于“所谓伊人”,若有若无,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和追求。
起兴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和追求。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考试知识点】先秦部分|《诗经》|《蒹葭》
42.【题干】简析左思《咏史》的主题及艺术特征。
【答案】全诗分三层:开头四句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中间四句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明了前四句的含义;最后四句用具体的史事作证,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规范。
诗歌揭露门阀规范下平庸的世家子弟窃据高位,英俊的寒门士子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
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一层对比:松与苗,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使用比兴手法;第二层对比:世胄与英俊,由自然转到社会;第三层对比:金张与冯公,是第二层对比的具体化,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与不平。
【考试知识点】魏晋南北朝部分|左思|《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