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无忧自考网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来源:www.nbzlx.com 2025-08-26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9338

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课程计划和教程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实行的课程

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最早试行活动课程,主张人是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主要解决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问题的课程设计层面是

A.宏观层面 B.中观层面

C.微观层面 D.学校层面

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含

A.学生基础 B.哲学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5.最早论述目的模式的是美国学者

A.查特斯 B.博比特

C.泰勒 D.施瓦布

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A. 泰勒 B.斯腾豪斯

C. 施瓦布 D.布鲁纳

7.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特定历史时期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教育方向的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的

C.课程目的 D.教学目的

8.课程目的的核心功能有

A.勉励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中介功能

9.依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常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形式的是

A.自然组织 B.横向组织

C.逻辑顺序 D.心理顺序

10.课程推行获得实质性成效的要紧标志是

A.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B.教程的改变

C.组织方法的改变 D.常识与理解的改变

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质功用进行的评价是

A.内在评价 B.成效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2.外观性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B.斯塔弗毕姆

C.斯太克 D.博比特

13.运用思辨的办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办法是

A.定量处置法 B.定性处置法

C.特尔斐法 D.经验法

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A.深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出色文章 D.反省书

1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呈现形式是

A.章节 B.主题

C.模块 D.单元

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办法是

A.问卷法 B.访谈法

C.察看法 D.量表法

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块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建议,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务的办法是

A.特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对演法 D.剖析法

18.以下不是定量处置办法的是

A.累积分数法 B.平均法

C.模糊综合评价法 D.哲学剖析法

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点,或者合适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A.专业自我 B.专业理想

C.专业性向 D.专业情操

20.通过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或问题来搜集信息的办法是

A.问卷法 B.剖析法

C.文献法 D.察看法

2、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国家课程具备的特点

A.权威性 B.多样性 C.地方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2.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包含

A.哲学基础 B.环境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E.社会基础

23.课程内容选择的规范有

A.新颖性 B.合法性 C.重要程度

D.真实性 E.拓展性

24.学业评价主要有

A.成绩评价 B.道德评价 C.客观性评价

D.行为评价 E.主观性评价

25.CIPP模式由什么具体构成

A.背景评价 B.目的评价 C.输入评价

D.过程评价 E.成就评价

26.布鲁姆的目的分类理论,把目的分为哪几个范围

A.认知 B.情感 C.操作技能

D.剖析 E.运用

27.以下是察看法的是

A.实况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事件取样法

D.时间取样法 E.调查法

2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包含

A.人与自然关系范围 B.人与社会关系范围

C.人与自我关系范围 D.人与文化关系范围

E.人与书本关系范围

29.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含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我

D.人与常识 E.父母与学校

30.课程目的的来源主要有

A.国家进步 B.学生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学科的进步 E.教师的需要

3、填空题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近代历史上,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一大收获标志是各学科自成体系,形成一种课程种类,即||||||。

32.在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计取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取向和||||||。

33.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的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是||||||。

34.目的取向的评价代表人物是||||||。

35.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方位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评价方法是||||||。

36.评价策略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需要,概括起来包含三方面:专业常识、专业技能、||||||。

38.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科方面的常识是||||||。

39.课程的核心要点是||||||。

40.泰勒觉得,对课程目的进行筛选的过滤器是心理学和||||||。

4、解释说明

41.综合课程

42.教师行动研究

43.课程拓展

44.综合实践活动

45.课程的量化评价

5、简答卷

46.简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什么区别?

47.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的?

4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行的总体需要?

6、论述题

49.试述影响课程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7、案例剖析题

50.某校学生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在日记中写了如此一句话:大家天天在学校就是背诵、训练、考试,这类常识怎么样在日常、在社会中运用一无所知,现代社会信息这样丰富、多元、社会进步如此快,大家真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渴望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你怎么样评析这位学生的看法?

你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对改进学校教育的不足有哪些意义?

我已知道,立即报名

相关文章推荐

08

27

玉林自考专升本没考过如何解决?

玉林自考专升本没考过如何解决?参加玉林自学考试的大多都是工薪族,工薪族要同时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难免会出现考试不通过的状况,那样玉林自考专升本没考过应该怎么样处置呢?一块儿看看吧。假如考生没通过玉林自考专升本某科目的考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08

27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串讲

2024河南自学考试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串讲笔记:第二章第二节:1、认识进步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进步是随着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进步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

08

27

贵港自考文凭有全日制的吗?

贵港自考文凭有全日制的吗?伴随社会的进步,愈加多的人选择通过贵港自学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历。不少考生对贵港自考文凭是不是有全日制的十分好奇,那就一块儿认识一下吧。

08

27

2023年上半年贵港自考时间:4月15日|16日

2023年广西自考时间、考试安排均已公布,关于钦州自考时间,广西自学考试网记者也为你单独整理了出来,一块儿知道吧!考试次数及考试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共安排:2次自考考试时间分别为:4月15日至16日、十月28日至29日点此进入:20

08

27

2023自学考试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串讲笔记(1)

2023自学考试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串讲笔记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况和特点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2、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置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08

26

2023自学考试法理学05677串讲资料:法和社会

2023自学考试法理学05677串讲资料:法和社会第一部分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要点一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1、社会的定义的三层含义:(1)社会是由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大家一同生活的结合体。(2)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形成的体系,一同的兴趣和结

08

26

2022年河南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模拟考试

2022年河南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模拟考试11、单选题1.已知函数f=,则方程f’=0有A.三个根,分别坐落于区间、、内B.四个根,分别为x|1=1,x|2=2,x|3=3,x|4=4C.四个根,分别坐落于区间内、、D.三个根,分别坐

08

26

2025自考专升本能找什么工作文凭社会认同度高吗

近期不少同学问2025‌自考专升本能找什么工作文凭社会认同度高吗!今天诚为径自学考试网就来给大伙详细介绍一下,期望对大伙能有所帮助!‌自考专升本学历是国家认同的‌,学信网可查的,文凭社会认同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从事的工作范围很广泛,涵盖了

08

26

钦州自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有什么考试考哪几科?

钦州自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有什么考试考哪几科?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不少刚刚参加钦州自考专升本的考生不知道,所以广西自学考试网记者给大伙整理了有关文章解析,期望能给大伙带来帮助。钦州自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考试考哪几科:语言学概论、 中国古时候文学史

08

26

2022年河南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非选择题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2、解释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